关于发展县域医共体的思考

2025-06-17

关于发展县域医共体的思考


我县从xx年开始组织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四项举措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搭建了“统”的架构;围绕增强县、乡、村服务能力,定位“强”的目标;建立全链条式保障体系,打造药品供应、转诊体系“通”的制度;发挥医保、公卫资金杠杆作用,调动“活”的机制。通过四年来的共同努力,形成“两提两下”的工作成效:基本医保制度提档、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革覆盖面下沉。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现象。


现象一,医疗机构人才“招不进、留不住”。县级医院多年来招聘到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少,缺乏优秀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乡镇卫生院基本都出现了人才荒,出现医院因科室没有医生而进行关闭现象,部分乡镇卫生院外科、骨科和妇产科等形同虚设。


现象二,患者“外流”逐渐增加。实行医共体核心是要降低群众县外就医比例,xx年之前,县外就诊率逐年下降,由xx年的43.42%逐年下降至xx年的39.25%(新农合平台数据统计,下同)。xx年以来,县外住院人数明显增加,xx年1-11份县外就诊率已达50.01%,患者“外流”现象严重。


一、存在的问题


(一)“大健康”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我县在积极的财政支持方面尚有不足,县级公立医院债务压力较大,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更新有待加强;部门协同改革的合力不足,氛围不浓;以基层为重点,县乡融合,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不到位等。


(二)体制机制尚未健全


从县级层面看:一是县级医院绩效分配、医疗风险防控措施、激励医生主动治疗疑难病和复杂病的机制不健全,收治的患者以常见病、多发病居多,外科手术类疾病、重大疾病住院人数增加缓慢甚至出现下降,老百姓病情稍重就不愿意选择在县内看病,对县级医院信任度不够。二是县级医院学科建设薄弱,缺乏名医带动效应,处理疑难杂症的技术水平不足,不能有效解决老百姓就医需求,综合实力有待提升。三是双向转诊工作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县级医院医生在不缺病人的情况下选择患者,加剧患者外流,这也是县外就诊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文约2458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讨发言材料
  2. 区工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3. 七一党课讲稿:一体推进学查改,久久为功强作风,让作风建设精神入心见行
  4. 国企公司党委(总支)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负面清单及程序
  5.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述职报告
  6. 凝心铸魂抓党建,担当作为谋新篇——2025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7. 乡镇干部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讨交流材料
  8. 医院党委书记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带头”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9. 公务员试用期满转正定级的汇报
  10. 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党课
  11. “七一”党课讲稿:汲取党史智慧力量,淬炼过硬组工作风
  12. 市应急管理局2025年上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计划
  13. 县总工会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14. 领导班子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查找清单
  15.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巡视整改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讲话
  16. 国有企业关于构建巡视整改长效机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17. 2025年上半年思想政治工作总结(2篇)
  18. 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报告
  19. 2025年作风建设学习教育开门办教育实施方案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